赵伟丽,现任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港公司自动化智控中心主任,先后荣获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巾帼建功标兵、齐鲁最美职工等荣誉。

初心不改,科技撑起梦想之帆
1997年,大学毕业的赵伟丽来到青岛港,刚工作一年的她就赶上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20万吨级矿石码头建设投产。“鼠标革了铁锨的命”,这让她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的价值和力量。那一刻,梦想的种子在她心底萌生。她决心扎根港口,把所学专业最大限度地应用到码头,让更多工人摆脱“脏累苦险”工作环境。有了目标的赵伟丽,就像上了发条,二十多年如一日,她白天进堆场、爬大机、调设备,晚上挑灯夜战,画图纸、定方案,先后牵头完成了6个监控室建设、市提“智慧货运”APP开发等多项成果。看到一线职工从风吹日晒的露天现场,陆续搬进控制室看监控、点鼠标,赵伟丽更加坚定了自己在智慧码头建设征途上逐梦远航的信念和理想。
不畏艰难,柔肩扛起创新重任
2020年3月,紧跟山东港口建设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蓝图部署,赵伟丽作为项目带头人,开启了30多年传统干散货码头自动化改造的“新长征”。改造初期,她就遇到了两大难题,一是干散货不同于集装箱,形态各异、散状堆存,无规律可循;二是老旧设备控制系统多数用的是20多年前的PLC,与自动化改造条件相去甚远,也没有先例借鉴,咨询外部专家都认为行不通。
“‘拿来主义’行不通,我们就自己干!”诸多困难挑战没有将赵伟丽打倒,反倒激起了她“不服输、不认输”的倔强。赵伟丽带着团队成员经常连续吃住在港,一个月不回家都是常事,他们反复研究、测算、模拟库场3D建模技术,最终形成三维可视化智慧库场。同时一个机种一个机种攻坚,梳理3000多条设备电气线路,设计近千项逻辑控制程序,陆续完成了12大机种、37台港口机械和65公里皮带自动化改造,让科技梦想照进工作现实。
行而不辍,勇攀智慧港口高峰
“看准了一条路,就要一直走下去!”这是赵伟丽对团队成员经常讲的一句话。她们自主建造的干散货智慧码头,成为山东港口不断突破港口发展瓶颈的重要成果,开辟了传统干散货码头智慧升级之路。她研发的码头全过程智慧管理平台,较人工效率提升50%以上;针对大型干散货船舶装卸流程,全球首个实现“一舱多机”自动化协同作业;研发的国内首条矿石自动化装船流程,为干散货板块装上“智慧大脑”,码头平均作业效率较传统码头提升20%、平均能耗率降低10%,年可实现节支增效6000余万元,真正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全智能、更安全运行模式。